《民间艺人口述》(节选四十五 )普发珍:我们民族的,是不允许上台

本系列文章节选自《源生坊·民间艺人口述》

我从小就爱好唱歌跳舞。按照我们花腰人的说法:“会走路就要会跳舞了,会说话就要会唱歌了。”我是受我妈妈的影响,遗传了她的基因。以前我妈妈在我们寨子算唱得最好的了,那时候县上啊,州里面啊还经常给她采访,录音。


上一年级之前,我就会唱两个调了。一个就是电影“花腰新娘”的主题歌“金鸟银鸟飞起来”(“滴耶多嘿……”),还有一个是“赛罗未”。“赛罗未”印象最深了,每天跟我妈妈做活,我妈妈到了山里面,到了田地里,就要唱这个调。她大声唱,我就自己小声地跟着她哼。“思念调”我妈妈也爱唱。她在田里面除草的时候就大唱,我坐在田埂小唱:“莫尼呐若……”


6fb84e6agy1g41usymrvxj20ol0k81dc.jpg

普发珍和小伙伴


这些调子在山里面劳动时可以唱,大伙在一起闲玩的时候也可以唱,但在火塘边,在家里面不能唱。现在改变了,以前是封建迷信,如果有哥哥在的地方,我们就不讲这些。但我那个时候,还没读书,还不知道这个规矩,跟着我妈妈在田地里唱,晚上回来吃饭的时候,抬着饭,我就“得索莫尼……”,我家妈就立即敲我的头,不许唱。那个时候唱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嘛,就跟着哼嘛。我爸爸呢就眼睛睁得多大的看着我,不说话。


我读书的时候,也经常去偷听寨子里的人唱歌,但我们学校是不允许这样做的。你今天晚上在玩场看小伙子小姑娘唱歌跳舞,明天被老师知道了就要让你站在教室里面。不过,我还是会悄悄地去看。看看别人唱,看看别人跳,自己就有个印象,他们这里是这样唱,那里是那样跳,自己听听看看,就默默地想到心里面。但第二天到了学校,就担心会不会被老师发现了。


不知道什么原因学校不给我们学那些东西,可能是怕我们浪费学习时间,把精力转到民族文化上,学习成绩就搞不上去。学校有时候也有文艺演出,但我们民族的,是不允许上台的。在学校姑娘们不敢唱,但调皮的小伙子有时候会唱,突然“啊……赛罗未……”,大大地喊了一腔,我们女生听了就笑了,老师听见了就惩罚,罚他扫地冲厕所。

6fb84e6agy1g41uslzx6xj20jx0l5h6r.jpg

传统的花腰彝族女子服装


我们的学校在我们村子里,老师是读初中或者读师范的,有的是我们村子的,也是我们花腰彝。但我估计,他们自己也不会唱不会跳。


在家里面,我爸爸也不支持我学民族的。那个时候听到别人唱看到了别人跳,就跟着模仿。那些步伐看不懂,就回来问我妈妈。问的时候,要我爸爸不在,我哥哥不在。我爸爸听见了,那不得了。他听见就不高兴,“学这些干什么?长大以后学。”长大了还学什么啊!


在村里面工作以后,我们的花腰歌舞有时候也是用得着的。出席石屏县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,每个团要出两个节目。我们带队那个领导说:“我们这个团,就是这个小普姑娘出节目了,不管要唱什么要跳什么都是你自己选定了。”我一个人就上去唱了后来“花腰新娘”主题歌那个调子,“滴耶多嘿”(“金鸟银鸟飞起来”)。唱下来,我们乡长说我对这个民族文化挺擅长的,挺有希望的。







主编:   刘晓津

责任编辑:   龙成鹏

文编助理:   信卫波

书籍装帧设计:   曹筝琪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