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民间艺人口述》(节选五) 后宝云:你也有义务传给后人本系列文章节选自《源生坊·民间艺人口述》 我搞民歌歌舞,1993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,这一年我遇到田丰老师,跟他去了传习馆。这个以后,我在昆明待了12年,直到2005年才回到村子。
1993年的时候,田丰老师来龙朋文化站,找到张金生,说他在云南调查了五年,要办一个传习馆,问我们这里,有没有对“滇南四大腔”或者对烟盒舞擅长的。张金生说有,就推荐了我们。
我们去了龙朋。我这边有我和我家老大。其他的还有施万恒、李怀秀、施玉芬这些。我们去了十来个人吧。在龙朋见到田老师,他还请我们吃了顿饭。他人很白,白里透红,脑门光光的亮亮的,留个寿星头,头发有点少有点黄,后脑有点卷,我以为是个老美国人。他选中了我,也选中了我家老大。老大家,他媳妇不让去,就没有去成。我去了,其他去的还有李怀秀、施玉芬、施万恒(老师)这些。
传习馆的学生,除了学习就是演出。头三年——1994年到1996年——学习比较多,我们三道红的学生,主科的课程——“四大腔”、“烟盒舞”这些——全部都要学,其他民族的副科课程,也要去学。
每天的课程安排,通常是主科先学,上了一两节主科,就去其他民族的教室去上副科。我教了主科以后,也要跟着学生去上副科,我不懂,也要去学他们的,要学花腰歌舞、绿春鼓、巍山打歌、垤施歌舞、哈尼的铓鼓舞、民族工艺,等等。
传习馆的生活是很苦的,但是前几年我们都满怀希望。田老师常说,要把传习馆建成“天下第一馆”,要像民族村一样,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寨子,自己的房子,在里面生活,搞刺绣,搞养殖,搞表演。土地也有了,沙盘都做好了,沙盘上已经标出了彝族村、傣族村……。田老师说:“你们好好地干,不要看着眼前的困难,你们那个传统文化是无价之宝,以后还可以去外国,还可以每人都有一张小车。”他这样鼓励我们。他特别看重民族的东西,他说:“那些歌星来,不要捧他们,你们比他们厉害,他们只会唱一两首歌,不像你们会唱很多很多歌,不要自卑。”他就这样说。
田老师激发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热情,也给了我们信心。但跟山林公司合作失败,官司失败,孤立无援的传习馆,被迫倒闭。当时田老师是没有钱了,他没有钱,又没有大老板来资助,也得不到政府支持,他就实现不了他的理想了。传习馆官司失败之后,老师学生们一下心就冷了,梦想就破灭了。2000年报纸都写了,“我们被田丰骗了”,这是有的学生说的。
|